休假公告 - 中華民國的生日。
中華民國的國慶日,定為1911年武昌起義的發動日——10月10日,亦稱雙十節、雙十國慶、雙十慶典、中華民國國慶日、台灣國慶日。武昌起義是辛亥革命的開端,起事後兩個月內中國各地革命行動陸續成功,最終成功推翻清朝,並於1912年1月1日成立中華民國,成為東亞第一個獲普遍承認的共和國。該日亦為中華民國的國定紀念日之一。從2021年起,由民主進步黨執政的蔡英文政府已改用「Taiwan National Day」(即英語「台灣國慶日」)來代指中華民國國慶日。

宣統三年八月十九(時為農曆辛亥年),即公元1911年10月10日,革命黨人發動武昌起義,並且成為清朝末年以來第一個成功的共和革命起事。
武昌起義成功後,各省陸續響應革命運動宣布脫離清朝獨立,至陽曆12月時,中國22個省中已有13個省由革命黨人掌握。經過籌備與選舉後,獨立各省在南京組成中華民國臨時政府;1912年1月1日,孫文在南京就任第一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,1月2日宣布改元民國、改採陽曆曆法,定公元1912年為中華民國元年,象徵中華民國正式成立。
辛亥革命爆發後,中國一度陷入南京的臨時政府與北京的清廷南北分治的局面。南北議和後,清廷於宣統三年十二月廿五(即1912年2月12日)頒布《退位詔書》,中國從原本的南北分治再度歸於統一,清朝的統治也正式告終,中國歷史邁入民國與共和政體的新時代。
由於武昌起義對中華民國的建立起了最關鍵的作用,北遷北京後的臨時政府在1912年9月28日通過臨時參議院決議,將武昌起義爆發日,即陽曆10月10日,定為中華民國的國慶日。中華民國真正建立的日期──陽曆1月1日(元旦),則在孫文就任臨時大總統時定為「中華民國開國紀念日」。
「中華民國」一稱最早是由孫中山於1905年在日本東京召開的中國同盟會成立大會上所提出。1912年1月1日,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宣布建立民主共和制國家,使用「中華民國」作為國號。延續中國改朝換代的慣例,民國紀年以1912年為元年。1949年後,中華民國政府遷往臺灣,主張擁有中國大陸和臺灣的主權,並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代表「中國」;但在1990年代後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統治中國大陸,而中華民國有效統治範圍是臺灣地區。目前中華民國多通稱為「臺灣」,在不同國際組織則使用「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」、「中華臺北」等權宜名稱。
北洋政府時期,中華民國以五色旗為國旗,《卿雲歌》為國歌。五色旗的紅色、黃色、藍色、白色、黑色橫條代表五族共和。現行中華民國國旗是孫中山以青天白日旗(陸皓東設計)為藍本,加上紅色底色,形成「青天、白日、滿地紅」的國旗。青色代表光明純潔、民族和自由;白色代表坦白無私、民權和平等;紅色代表不畏犧牲、民生和博愛。白日的12道光芒代表一年12個月、一天12個時辰,並象徵國家命脈與鼓舞國人與時俱進。中華民國國徽同樣以青天白日為基礎,國家代表色為藍色、白色與紅色。
現行中華民國國歌歌詞出自孫中山於1924年在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發表的《黃埔軍校訓詞》,由程懋筠譜寫音樂。最初作為中國國民黨黨歌,在國歌尚未制定前代替國歌。直到1937年,中國國民黨正式將其黨歌定為國歌。升降中華民國國旗則演奏《中華民國國旗歌》,該國旗歌還作為國際場合的國歌替代方案。中華民國國花為梅花,在1964年正式核定。梅花的凌冬耐寒表現堅貞剛潔,三蕾五瓣代表三民主義及五權憲法。中華民國國家象徵還有「中華民國之璽」與「榮典之璽」兩枚中華民國國璽。
公告 - 2024.10.10 國慶休假
適逢國家生日,舉國歡慶之日。故佈丹也應此情景休假一日,以共同響應為國祝賀之情。
2024.10.10 當日本司暫停營業。特此公告 以示大眾。